11/05/2010

說不出來的,就是最耐人尋味。

畢卡索的名畫以天價拍賣成功。

再次讀到關於他的生平和那一幅畫背後的故事,
又令人想起當年到位於巴塞隆納的畢卡索博物館朝聖的經驗。

小時候認識的畢卡索作品,
只有他怪怪的畫,
眼耳口鼻亂成一團的就是畢卡索。

後來,真的對藝術起了興趣,
才學會多了解藝術家背後的故事,
和他們所作的藝術品到底表達了甚麼。

不過,說得上是真正感受他的一生和作品背後的故事,
是那年到畢卡索博物館。
我發現他不就等於亂成一團的面孔,
於不同時期的畢卡索有自己不同時期的風格和獨特之處。

我未必是一位懂得欣賞和評價藝術的人,
然而,想真正的藝術也不一定要用同一樣的審美眼光去看。
從不同的各度去欣賞事物,才是我最渴望可以做到的事。
於是,藝術變得個人化,
說到底,藝術不就是發自內心,最真,沒保留,沒掩飾的嗎?
而作為藝術創作者,不就是想表達某些思潮情感,
又透過欣賞者的共鳴來吸引志同道合的人麼?

最後,我猜今時今日,藝術所蘊含的所謂價值,
是源自那不是透過語言來表達的情感。
在人類學會了說話以後,
說出來,就被認為是明白了,懂得了,
更會慢慢變成了「理所當然的明明白白」。

那種說不出來的,耐人尋味而又觸摸不到的,
漸漸地,這就成了我們在這個時代,
於說話溝通以外,最渴望想得到的。
只是,這種渴望,並不一定可以捉得住,
結果那變得更耐人尋味,亦更引人入勝。

人生,就是那樣,
說得出的未必一定就是真實和真理,
說不出來的,卻又可能是最真最深的。
能否抓緊那說不出來的最真感受,
想只有讀者閣下才可定奪。

猜我從來都沒抓緊過,
只是每當我遇上那無言的感受與思潮,
我都會把那觸感化成影象或文字,
記下來,分享也好,他日自己再緬懷也好,
都是記錄著某程度的存在價值 - 我的存在和真心活過的價值。

***
畢卡索並不是我最喜歡的一位,
我依然是鍾情於我的那個以雕塑為代表作的藝術家。

湊巧,我在澳洲的時候,
參觀博物館,又再遇上他的作品,
感覺特別親切。

送上羅丹的雕塑@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Auguste Rodin (France, 1840-1917)
(Left) Nude study for Jean de Fiennes from The burghers of Calais c. 1885 - 1886
(Right) Nude study for Jean d'Aire from The burghers of Calais 1885 - 1886

[both cast 1974 by Georges Rudier Foundry, Pari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