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3/2014

男人的情敵是商場?

昨晚讀了一篇文字,有點諷刺,又有點幽默,內容談到一位男生不懂女生想甚麼,甚至以為自己的情敵其實是商場,不過女生還是愛身邊有人相伴逛商場,因為至少男生可以給自己結帳!

看罷,我差點大笑出來!「男人的情敵是商場」實在是很有趣的想法。

或許女人總給人「天生購物狂」的形象,而每當她們遇上商場和購物的時光,她們會視於商埸購物比跟男人談情更重要,這樣一來,商場變了男人「假想」的情敵;相反,女人其實從來不會認同商場跟男人會成為敵對的兩派,甚至希望「雙方」建立緊密的關係,尤其是他的附屬信用卡!若然如此,商埸可不是情敵,是天敵!

那男人真正的情敵是誰?我看沒別人,而是他自己。要是他有勇氣又有決心要取得美人歸,即使她身邊有其他「蜜蜂」,又怎會是自己的對手呢?若然美人早已心有所屬,男人的情敵依然是自己,敵對的是個人內心的一份情感,其實,外面還有很多個森林啊!

那女人的情敵呢?有待思索。

坐言起行 VS. 知易行難

那天跟新相識不久的友好見面,輕鬆用了一頓午飯,談到「知易行難」。

從來,要自己踏出第一步,又或多一步,有時不易,若相關事情不能只靠個人之力,而要借助他人之力,怎樣燃起大家心中的火,一起多走一步,或許更難。不過,要是自己也不多踏一步,又怎能驅使別人相信自己也可以,又或怎能讓人相信齊心可以事成呢?

當然,有說「天時地利人和」,即使自己走出了那一步,也不一定代表能事成,然而,無論結局如何,自己還是勝過了昨天的那個自己,還是有了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只有不斷改進自己的人,才能一直向前走,並且從不言倦,又因為當中的毅力總會感動一些周邊的人,從而成了一份無形的動力,驅使別人也多走一步。

如此說來,能夠做到坐言起行,知易不會行難。


當愛情變了感情

巧遇機緣,遇上一位形容自己愛說笑的大哥哥。初次見面的場合本來是嚴肅的,不過,愛說笑的加上我這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笨蛋,換來的對話倒讓大家也笑了起來。一如以往,對話總會惹人再反覆深思,繼而驅使人寫點甚麼。

「當愛情開始的時候,那總給人帶來熱戀的感覺,而且不時會想跟她或他見面,然後,過些日子,愛情就會變成感情,接下來的,可能是大家也開始找自己的生活去。」

是嗎?

或許,我太喜歡不斷尋找自己的生活,無論是跟過去的他或現在的他一起,我也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生活,說不定,我是太自私了點,然而,我相信愛情還是該讓大家共同擁有一個空間之餘,各自亦有自己的空間,不時回到自己的空間去,才可以繼續做自己的我,繼續愛自己,愛別人。

這樣看來,對我來說,無論出現了的愛情是否已變成了感情,愛情或感情能否延續下去,其實我的生活是沒有變改。既是如此,我又那會在乎愛情跟感情是否一樣,又或當中會否有變質的過程呢?說穿了,只要二人之間有著一種感通連繫著,愛情也好,感情也好,情侶也好,夫妻也好,重要麼?

當有一天...

當有一天,你發現是時候要放手,
其實,另一個機會就在眼前。

當有一天,你看見眼前的機會,
那就盡量好好把握時機吧!


17/03/2014

「討厭」這二字

一個星期前,遇上一位學弟跟我說「妳既底線都好底」,其實他是想說我的接受程度頗高。那知,一個星期後,我的底線給破了,再創新低。是真的,底線再創新低,不是我的接受程度高了,是我發現原來自己的字典裡,還有「討厭」這二字,它比「不喜歡」來得更甚。

坦白說,已有很多年沒了這「討厭」的情緒/情感,總覺得是因為多年來的旅遊生活,令我看多了,見多了,亦認為世界之大,還有很多很多的新事物與新玩意。也就因為抱著這樣的心,我踏出多一步開始去跑馬拉松,即使那是我「不喜歡」的-我不喜歡做運動!不過,不打緊,在這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學習了不少從來沒認識過的。

這天,「討厭」的感覺再次浮現,事情始末,太長太複雜了,不想再多談,亦不想影響其他人或單位。然而,那感覺出現之時,我一責怪自己情緒智商太低,二責怪自己太清楚自己,三責怪自己白費了這些年來的努力,沒完全揮走「討厭」的負面情緒,同時,我不禁再思前想後,可底這是怎樣一回事。

幾近花了一整天,我想自己不是因為參加了一項自己「討厭」的活動而懊惱,其實,我「討厭」的可不是那活動,活動本身是有意義的,有人得益的,有人享受過程的,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我「討厭」的地方是那個活動讓我感到當刻,自己回到從前,是倒退了。

「倒退」才是我「討厭」的。

即使活動完成了,畢竟也算是過了一關,完成了挑戰,該開心的,但那「倒退」的「討厭」感覺,實在揮之不去。就是「討厭」二字重臨腦海,我已覺得那是大倒退,我竟容許自己做了些討厭的事,又或換句話說,我竟讓自己的心再一次接待「討厭」感覺。

13/03/2014

女人不該問男人的十條問題

(一)你喺邊呀?
(二)你頭先去咗邊呀?
(三)你一陣去邊呀?
(四)你愛唔愛我?
(五)你有幾愛我?
(六)你有冇愛過我?
(七)你啲兄弟重要啲,定係我重要啲?
(八至十)[未諗到]

愛我的你,你也不要問我好了。

09/03/2014

一片雲彩,再見。(完)

(接續)

當年他那幾句語,今日言猶在耳,而在追思會上令我無語的一句話,亦再次響起了當年的話,成了回音。當年他跟我說的,大概意思就是「對於自己控制不到,不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就不要太計較或執著,還是多花精神和力氣去處理能夠改變或控制的好了。」

也許,雖自問是固執的,但還是會聆聽與思考,他的意思,我是理解的。當然,中學過後,走進大學的自主生活,繼而步進「社會大學」,畢竟年輕傲慢的心,總是有的,想做就去做之餘,亦希望能做到想做的,要能夠叫自己於不同的事情上,也抱著不執著某些控制不了的部份,談何容易?

幾近廿載,猜我在這方面是「進步」了點,不過,面對生離死別或某些跟人生前路有關的,我還在原地踏步。

然後於追思會上的那一句「我哋兩個間中都喺報紙度見到妳的訪問喎!」,聽似只是寒暄之詞,但對我來說,這句話似是讓我知道她的離去就是那改變不了,控制不了的事,他或我可以做的是處理現在可以做的,包括不露一點自己的情緒,而關心當下跟前的一個人。

坦白說,這認為這不是放下,亦不關乎堅持或堅強,而是能否不執意於人生中或生活上某些微處。有時,往往就是因為執著於這些微處,讓人「鑽牛角尖」。

那邊廂,不知那裡來的感覺,那句話於某程度上帶著點點對她的思念,像是憶起他與她曾於某年某月某日從報紙上讀到我的文字,而他們有交流過關於此事,於是當刻想起來,就跟我說了這句話,是潛意識吧!

人的情感與如何看待或處理感情這回事,總有個人和兩個人之間的微妙。「潛意識」之猜想,可能只是我主觀的聯想,到底是否如此,我不知道,而我亦不需要太在意。我在乎的是眼前的他還可以如常寒暄一番,就好了。

至於她,在我眼中,她的離去讓我聯想到她是一片雲彩,可能這片雲彩已到了新天地,並遇上了彩虹。

我相信終有一天,有緣的,自會再相遇,所以,我說不出「永別」,只能說句「再見」。

後記:從舊日的同窗那邊所聽到的大多是惋惜的話,又或她是太年輕就離去等等,其實,我深信她一直也活得自在,即使在追思會上聽見悼文的內容,還是認為她離去,代表她也覺是時候放手,得到另一種自在,那是她。

所以,沒有太年輕就離開,只有不介懷這就是離去。

07/03/2014

一片雲彩,再見。(三)

(接續)

自問是個愛思考的人,於學生時代,雖然在課堂上沒怎發問,下課後亦不多跟同學好友相聚,多是回家就是了,閒來的時間多數花在課外書或時裝雜誌。自問不是好動的人,也不是活躍的一個孩子,凡是跟野外活動或運動有關的,早就不在我的考慮之列。

豈知,有年參加了科學學會,第二年於中四時,成了會長。我竟答應代表學會參與陸運會,4X100米師生接力賽,猜我是因為作為會長,所以認為自己有責任支持與參加吧!那年,她是帶領學會的老師,很自然就成了學會的代表。這次是我的七年中學生涯中,唯一參加過的一場運動比賽,就只那一百米,結果,這比賽為我帶來一面金牌,為我們的努力帶來回報。

同年,她是我班的班主任。回想起來,我記不起這一年於她課堂上的情景,我亦記不起她那年教我班生物科。或許,與她的交流其實不在課堂上,也不在課室,而是在課餘時要處理的學會會務上及每兩週要提交一次的「雙週記」之間。


這本「雙週記」,我今天仍好好保存著,而參加追思會後的一個晚上,我再次讀了一篇。重讀,是因為她給我的留言其實於當年給了我不少啟示,或許今天再讀,我又會得到點新思維,繼而好好繼續走。

最後,我發現當年的我所寫下的都是關於閒時飲飲食食、參觀博物館、旅行、聽音樂劇等等的點滴,這些年來,我還依然是我。

而在「雙週記」的最後一頁,她給我寫了好些留言,全是感謝的說話,其中一段寫著:「多謝妳今年的服務,不論是班務或學會,妳已減輕了我的負擔,真是感激,希望日後有機會再合作。」

這一年,我學會了認真和竭盡全力;我亦學會了不論階級身份,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與溝通,是可以帶來事半功倍的成果。

***

兩年後,不知那裡來的機遇,我成了學生會的主要幹事之一。那年,他是學生會的顧問老師。

這年我擔任的是文書一職,每次開會作紀錄是我的主要工作,籌辦活動可不是我當年愛擔當的事務,結果,就只有較大型的活動,我才會參與,例如名為「WALKATON」活動,有如公益金百萬行,我們的活動為學校籌款外,還讓學生們一起跳出學校校舍走走,這年的地點是舊啟德機場跑道。

平日的常規事件總不會惹來太多的言論或討論,然而,一旦遇上涉及很多細節的活動之時,意見分歧是在所難免,包括師生之間的意見分歧。實際上,我記不起是否因為這活動而導致好些學生與老師的爭辯,亦不記得是否因為這次活動,總之,是因為一些分歧與對細節的執著讓我有機會跟他多談了幾句私人話。

當時他的幾句話,言猶在耳,知道明白,但是至今,我自覺沒能把他當年給我的提點應用在生活上。

(待續)


06/03/2014

一片雲彩,再見。(二)

(接續)

再見這位剛送別妻子幾天的老師朋友,我覺得他跟幾近廿載前的他幾乎是同一個模樣,臉上沒表露出一絲感傷。這一刻,我說不出一句「節哀順變」,也說不出一句問候的說話。

要問好嗎?我想他定覺得不好,難道要他親口說出來麼?又抑或希望他說聲「OK」,然後去相信他真的還好嗎?

要「節哀」嗎?其實,我不認為一個人的哀傷情感會因為旁邊的人跟自己多說幾遍而可以減少,倒過來,我覺得越見身邊的人為自己遇上不快事,自己也會更不安,繼而要叫自己變得更加堅強,反轉來安慰身邊的人。

我看他就是會反過來安慰別人的那種,於是,我寧願掛著微笑,不問候,不把傷感再次搬到大家跟前。

約一分鐘左右的對話,沒提及任何關於心情的點點,卻有如大家在街上碰面,點頭後再談幾句關於當下忙著處理的事情。對話完了,沒有說再見,只互相點頭,笑一笑。

這是對話的最後兩句:
他說:「我哋兩個間中都喺報紙度見到妳的訪問喎!」
(想他提到的是自己的稿件)
我說:「係呀,間中有啲啦......好啦,後面仲好多人等緊,想同你講兩句,我之後再打電話俾你啦!」

他的一句話讓我無語了,同時,我有點發現......

(待續)

05/03/2014

一片雲彩,再見。(一)

依然在塵世中的人遇上死別,很容易會把哀傷轉化成相當程度的負面情緒,繼而使身邊的人不知如何是好,有時,他們只能跟當局者說一句「節哀順變」,實際上,「變」是要的,畢竟還有很多很多的瑣事要處理吧!不過,「節哀」談何容易?我看,怎樣處理哀傷才是重點。

***
那天接到舊同學的來電,問我會否出席數天之後於母校舉行的追思會,「主角」是1995年的大學畢業生(從追思會上的悼文知道),我想還不到四十歲吧!當年的她來到母校任教,其實還是實習生,然後,成了正職教師,就一直於母校任教。

於相差一年左右的時期,學校聘用了另一位男老師,我看他和她似是年紀相約的吧!

在學期間,因為學會及學生會的職務,有緣分別跟他和她相處的時間多了,交流的不只在於學習和功課,即使我明白他和她的身份是老師,不過,可能因為他們算得上是年輕一輩的老師,我覺得他們似是「哥哥姐姐」的朋友,多於一位授課的老師。

畢業後,起初還間中有聯絡,過了好些日子以後,自己的生活起了好些變化,大家也沒怎聯絡過,後來聽說他和她成了夫妻。當時,心裡送上祝福,卻沒有特意聯絡以表心意,想會有天再遇上,到時才算好了。

豈知,今日再見,他,好端端的站在我眼前,她,卻只是旁邊的一幅遺照。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