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2/2011

通識是甚麼?

實在是受寵若驚,竟有人看過我的部落格,問我可否轉載我的文章。對我來說,有趣的地方是轉載的「落腳點」是給中小學生、家長或教師參閱的網站:香港教育城。我的文章將於這網站的「生活探知」專欄登出。

問那有緣人,何以我的文章會適合。又,哪類型的文章比較切合這個網站讀者的需要呢?結果,他說我寫旅遊的也可,寫關於人生觀的也可,藝術也可,其實,很多也適合;然後,他說那些都是切合「通識教育」課外讀物的需要。

恕我愚昧,自己來自中英數社科健的小學時代,然後走過的是中英數Phy/ Chem/ Bi(口語點的說法)的中學年代,沒有Liberal Studies,沒有通識教育。當然,近年城中熱門話題包括教育改革和通識教育,總聽過一點點的資料,但沒有深究當中的細節。直至跟那位有緣人對談了一會,驅使我到網上找一些資料,看看到底官方的所謂「通識教育」是甚麼。

在那香港教育城的網頁,我找到以下的幾句:

"通識教育科旨在透過探究各類議題以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觸覺。本科所選取的單元內容主題,對學生個人、社會和世界均具有重要意義,也能幫助學生聯繫不同範疇的知識,擴闊視野。通識教育科的學習經歷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並且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
(有興趣閱覽其他資料,請按此進入網站。)

讀完這一段文字,又看過了好些課程內容,我就理解為何我的拙作能有機緣成為教育城的通識課外讀物。只一個詞「無題(untitled)」就說明之了。

當初以這個詞為題,不是因為我沒想起以甚麼詞字為主題,而是我有太多的主題,有太多的想談。所謂「無題(untitled)」,其實我是認為甚麼題目也可以取代那一個字,成為題目;而所有的題目,都環繞著人生觀、生活、世界之大等等,把它們串連起來,就成了我的熱情,去繼續往外跑,去探索,去了解,去學習。

或許,這些就是「通識」的意義。

後記:早前在另一個部落格,寫過關於終身學習的文章,我看那也可能是談通識的其中一些話題哩!

27/02/2011

大學之理念

上周六,應邀出席香港秓大學商學院的師友計劃(註:官方發佈的只有英文名:"Career Mentor Link Program",前文譯名為統稱而已)的開幕禮。回到母校,再次在自己曾經度過三個寒暑的校園走著,又因家母曾在科大工作,那更是自己兒時經常流連的地方,這個地方留給我的回憶比香港任何一個角落還要多,還要深。

同時,今年商學院安排了兩位學生成為我的Mentee,他們問我至今有多少位Mentees,其實,我沒正式數過,十多位吧。每一次跟他們對談,自己就覺得日子一天一年地過去,雖然記憶印象日漸減退,有時跟大學好友相聚,大家所談及的,有些已記不起來,但那種年少的感覺,直至畢業和中間的成長過程,及所有的哭笑,還是存在心裡,沒有改變。

不知哪裡來的牽引,現在的工作竟又跟教育有關,跟其他大學院校拉上關係。這些一切加起來,讓人回想起多年前讀過的一本書:金耀基的《大學之理念》。

今天,忽然想起這本書,就從書架拿這本書出來,打算翻看幾頁。有趣,我猜那年讀它的時候倒頗認真,有好幾頁都夾著紙條,留下記錄。於是,我只看了那幾頁,其中讀到:

"大學生再不是中學生,大學對他(她)不再、也不應提供褓母式的照顧,他應該也必然會自我尋求生命之意義和人生之目標。在最後的意義上說,人之成長(包括自我形象與自我認同之形成)是要靠他(她)自己的。人是不能永遠沒有孤獨的時刻的,人需要獨立以創造思想,以體認人生,但人之為人,人之成長需要靠頭腦與頭腦,心靈與心靈之相遇和對話。一個書院之可貴就在於許多頭腦,許多心靈可以不時的相遇和對話。就在這種不經心的,習以為常的師生之接觸下,假如年輕人能夠對偉大的重要的價值有所體悟,有所執著,那麼他(她)的優異的品性就在不知不覺間發展出來了。"

***
讀完,回想於大學三年期間,從第一年起,自己到底為何而讀,讀過甚麼,追求的又是甚麼,期望得到的又會是甚麼。是為了竭力追求成為一等榮譽學生嗎?是為了要有最好的成績,讀全校最好的科目,以得到那一份榮耀的感覺嗎?是因為成績好,參加了各式各樣的組織,能在履歷表列上出一個有一個的「榮耀名字」而感到光榮,更成為了走進著名國際企業的「入場門票」,那就是最好的嗎?

大學之時,我得到不少機會,往外跑,接觸了很多新人新事物:到美國作交換生,代表科大到美國的大學參加商業個案分析比賽,又遇上一位Mentor,最後,畢業時亦透過學院介紹,成功進入了當年夢想著的廣告界,又能於不用上學的時間,到不同的公司作兼職。

實際上,我的工作生涯早就在大學時代已經開始了,而在「社會大學」的兼讀生涯,讓我體會到讀大學並非只是一張「入場門票」,也不是榮耀的工具,而是一個發展自我潛能的台階。

三年的光景裡,其實自己沒怎樣作過大學生所謂應該過的生活,沒有參加任何學生組織,沒有住過那「無敵海景」的宿舍,更沒幾多時間在校園逗留,因為要上班。然而,因為以上提及那些向外跑的機會,造就成了今天我對事物對人生的觀點角度。

當然,要是讀大學的一心就是為了以上所談的,不打緊,那就好好順心而行,能夠有既定的目標,有方向,也未嘗不是好事;然而,若然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在大學期間,能放開胸懷,去看更多的,或許他日可以走得更遠,走得更好更快樂。

成績、「入場門票」、一份好工和未來所賺的金錢是重要,我不否定,不過,人生的價值觀和創造的能力也很重要,而大學幾年,正正就是培養這些要素的最好時刻,因為那是我們得到更大自由又要學會對自己負責任的時間。(註:最後的一句所提的意念,倒不是我個人之想,而是那天出席開幕禮,遇上另一位Mentor所談及過的想法,詳情下回分解。)

後記:或許有人會以為我已經很忙了,何以還有時間作Mentor。忙,不能作為藉口,我不想自己只為追逐金錢為工作而活。那正正就是跟我依然要堅持花時間寫作一樣,因為能有福見過走過,有緣能跟別人分享我所有,那是我的福氣。


又一年:


好書一本:

致好友的話(十):單車走下坡篇

記得早前學習踏單車,
至今已踏了兩次之多。
(對我來說,不少了。)

第一次,平衡不好,又不夠勇敢,怕跌,
尤其是前面有向下坡的,
我要先下單車,然後拉著車步行,
走回平路。

第二次,平衡好了一點,
感覺輕鬆了些,心想似乎沒那樣容易跌倒,
於心讓單車向下坡走,
原來能夠平衡,不懼怕,
單車是可以承受我的重量,
向下走著,前進去。

那次的地點,過了那向下的斜坡,
然後要先向上,再回平地。
向下坡走的時候,在單車上平衡得好,
確實毋須花丁點力氣,但要心平靜,要不害怕。
然而,到了要向上,所花的力氣可不少,
或許要調較單車的高波低波,
手腳又要協調得好,平衡,加點力度,
讓單車再有動力向前走。

或許,
對於兒時已學會了踏單車的人來說,
以上的沒甚意義,
但對今時今日的我,
已經走過了好些人生路,
那體驗跟人生有點相似。
若然人生路上遇到不如意的,
似是走向下坡,
要平衡,要心靜,才可以不跌倒受傷,
跌倒了,再起身,不一定容易,
要再向上走,更是難。
就算沒有倒下來,
當要上斜的話,
所要用的力氣,比在平路還是更多,
亦不容易。
不過,走過了,就好了!

祝君安好。
----------

26/02/2011

九彩生活

終於往眼鏡店取了新眼鏡。

病了一整個星期,沒心情也沒精力前往眼鏡店。結果,待至星期六的早上,因為要出席科技大學的一個活動,把心一橫,先拿了我的新眼鏡,再出席活動。

到了眼鏡店,店員跟我說廠那一邊送來了多一款新的柄子,所以我可以有五款之多。雖然有兩款是同一色系,但外型有點不同。就這樣,連我家已有的四款顏色,現在我共有九款!

原先心想有八款,已經可以每天轉色,好友更提議可以日與夜有不同的顏色。現在,可以每天不同,還可以星期五和星期六的夜晚換上不同的款式。太好了!

看!



故事告訴我,其實失去了原以為是多姿多采的,未必一定是壞事,又或者只值得痛心的。或許前面有更多顏色的等著呢!

若離開是你的選擇

分手的時候,我以為自己失去了愛,
但當我感到心有戚戚然,
我就知道原來分開才是我真正觸得到愛的時候。

離開,是你的選擇。

我有意見,我不喜歡亦不情願,
但不得不尊重。

那份尊重叫我不可以流淚,
教人明白和體諒。

其實,擁有那一顆心去尊重你的選擇,
就更肯定因為愛,才可以。

***
後記:擱筆後,想起兩首談分手的歌。愛情故事確有不少,就算分手的情節,也有不同的。

如要欣賞以下片段,請先在右面的欄目,暫停音樂。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先是「分手要狠」(吳雨霏):



然後有「好心分手」(盧巧音+王力宏):

錯愛

多年前,電台曾推出過一系列的廣播劇,其中有一齣名為《我沒有愛錯》。記不起故事大綱,也沒印象當中的情節橋段。記得的,只有那五個字;聯想起的是倒轉讀起來,錯愛,這兩個字。

身邊總會遇過離離合合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當中的因由。當事人自會明白,清楚知道。若然最後還是要分開,能否接受那回到單身的感覺,又或者怎樣去看待兩個人之間那關係的轉變,那是另一回事。

有說再見亦是朋友,也有說分手之後再不能成為朋友;有的因為一段情,改變了原來的軌跡,然後要分開了,負面的感覺不期然出現:有後悔的,有懊惱的,有失意的,不論男或女,也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更甚的會出現恨的一面。

我不明白為會愛能變成恨。

愛不來,也最多只有不愛,怎能無端變了另一個反面,出現了恨?我理解不了。那走在一起的日子,算是甚麼呢?是大家都在原地站著,沒有前進過嗎?若然那樣,分開就更是應該的。愛,該是驅使兩個人都向前走,大家成為了對方的動力,又或是牽引,讓人走向未來。踏著不同的步伐,又或者大家之間再沒有火花的話,那就不如分開好了。既是如此,任何一方死纏也沒意思,也不該恨任何人。愛情,從來都沒有對或錯。分開了也存在著一點點的恨,只會令自己更不好過,往後的日子,不知該往哪裡走。

那麼,錯愛呢?真的存在嗎?即使沒有恨,也可能有著遺憾又或者有丁點覺得自己愛錯了別人,亦有可能會覺得花了時間金錢,但沒回報。實在,沒想過愛是為了回報。愛跟數字相關,那是因為生活上確實需要點金錢來存活,過些好的生活。然而,愛並不能被量化,繼而利用一堆數字作為回報比率的計算,又或者籌算付出了幾多,要得到幾多回報。是得不到預期的回報,又或者該有的寵愛,就等於是錯愛了嗎?

說穿了,所謂回報,還只不過是認為要有回報的人假設出來的完美主義?希望身邊的那一位能夠依循自己心中所想的每一步去做,給自己帶來所想要的。

要是真的有錯愛,我想,錯的不是曾經愛過那一位不能帶來愛的回報,而是當愛離開了大家之間,還是學不懂怎樣去愛。

25/02/2011

靜夜相會

靜夜,合上眼,眼看不見周遭,
但心聽得見環境的細語,
腦海浮現的,充滿你的影子。

沒有光,沒有太陽,沒有你的身驅,
但你的影子已在不知不覺間
緊貼著我腦裡的所有影像。

即使你不在我的身邊,
我還是感到你的存在。

黑夜誘惑讓人有意無意變得比於白晝時來得放任,
思想能夠飄落於虛空間,空洞得沒了自己。

是你,
是你的影子,
把我抓回來,抱著了我,走不了出去。
因為你的影子存在,
讓我知道自己也存在著。

擁得緊,
留在你的影子下,
結果是不再放任,
拒絕了黑夜的誘惑,
讓自己的靈魂跟你的影子
在靜夜相會。

24/02/2011

病的反思

連續三星期,先後感冒發燒,再來眼睛出了點毛病,然後胃痛,腸胃搞作肚瀉,再無端偏頭痛的陣痛使人感到一刻刺痛,加湊起來,使人想起幾件事。

一、世事無常。好好愛惜生命,好好過每一天。
二、「出得嚟行,預咗要還」。喝個不停,做個不停,不定時飲食,又不讓自己有足夠的休息,遲睡早起,死撐到底,最後就是,真的見底。體力透支,要還(回復健康)不易。
三、物極必反。平日要好好注意身心健康,不要只顧工作,甚至不眠不休為工作。
四、原來有時自私一點,也情有可願。對別人對工作負責任之餘,也要對自己負責任。不懂對自己負責任,注意身體,只以為做好工作,要快要盡要用心,實在不行。有時要自私一點,工作時工作,休息時休息,身體好,才能保持水準對別人對工作負責任。
四、故友重逢本是好,但不是所有的故友,也想見。胃痛+頭痛,讓人想起十多年前的痛症,是胃痛和偏頭痛。這些年來,間中頭痛也是有的,但那樣子的胃痛,倒很多年也沒再遇上。於是,這次胃痛重來,讓我想到「故友重逢」。然而,原來不是所有的故友,我也想見。唉。
五、「發晒出嚟就冇事」。家姊的明言。好心的一句話,還是希望我在病榻上,也不要愁眉苦臉,而且更寓言雨過天晴,病得不可再重,就會好了。至今,還記得。所以,病的時候,我更加不願意言病,言倦。可以的話,還去繼續上課,還是盡量出席會議,還會笑一下。只是,這一回,我倒支撐不了,爽約了幾回,敬請原諒。
六、好一課,讓我學會了「人體的奧妙」。不知是好是壞。這樣連珠炮法的病痛,讓人上了一課,明白到人體的奧妙,使我感受得到眼睛、耳鼻喉、心臟和腸胃的存在。簡直覺得大家各個部位聯合抗議,有如上街示威一樣,有點失控!

最終,革命成功。幾天沒了喝酒的心情,肚瀉致人感到手軟腳軟,胃痛讓人坐姿有如蝦米,眼痛眼癢使人厭惡電腦和所有電子產品的光,精神欠佳驅使人更加厭惡所有聯絡得上我的電子物品,於是,我不得不減慢步伐,減少工作(本想不工作,電郵也有自動回郵說我在病假中,但還是有回覆,還是要準課,還是要上課,還是要趕某些DEADLINE!)。

有趣的是,星期四的晚上,依然扮著神采飛揚,走入教室上酒課。不少得試酒環節的酒課,雖只四款酒,但足以讓人提起精神。好呀!

後記:若然有天,我無端暈倒,或許不用白花油,酒就可以了!

22/02/2011

身病還需心藥醫

是「禍不單行」嗎?眼痛加胃痛,令人煩厭。

然後,既寫過要凡事處之泰然,那亦是對自己的忠告,要記住,要實踐。接下來,我忽然想起早前在港鐵的電梯旁邊讀到的一句大字標題:身病還需心藥醫。

我聽見酒在呼喚著我呀,尤其是那赤裸裸的伏先生和身穿金色衣裳的T先生。

後記:提到呼喚,好友送來以下這首歌。

蜻蜓點水。

因為要滴眼藥水,所以把頭置在書枱椅的背上,好讓滴過後,眼睛眨動一下,就能讓眼藥水散佈眼睛的角落。

抬頭,眨眼,然後,我看見蝴蝶與蜻蜓。不是幻覺,而是我掛在椅子後面的那道門上的一幅作品:


是有年,買了兩隻蝴蝶擺設,然後在紙店買了一張蝴蝶畫,再到某家具店買了畫框,然後拼合起來,成了那一幅所謂的作品。又然後,有天在另一店子遇上蜻蜓,買了兩隻回家,貼了在畫架的玻璃上。

一對蝴蝶,一對蜻蜓,就這樣,從此在我的森林書房內起舞。

很久沒再凝望它們。每天出門回來,開電腦,開燈,看看書架,看看桌上的這些那些,就是沒看見那在一起的一雙一對。

那一刻,我就發現自己又走到了一個以忙為藉口而忽略了身邊細節的地步。是時候再回到大自然,走一趟了。

後記(一):因為想起蜻蜓,所以想起張國榮的一首歌。


後記(二):原來香港曾有過蜻蜓節,按此瀏覽官方網頁。

靈魂跟眼睛分開了(下)

(接續)

還是想寫文。完成了上文,去睡。沒能好好入睡,整晚在發惡夢。

多謝好友們的留言和關心。其實沒大礙,只是我對於病症和痛楚太敏感吧。也有可能是身邊出現過的病症例子,讓人感到有點怕吧。還好,可以寫文,可以好好吃一頓,可以繼續工作,可以為星期四晚上的酒課作準備,安心。

話說回來,卻依然覺得靈魂跟眼睛未能再走在一起。合上了眼,不等於我在安睡;睡夢中,我又感到眼睛的細胞在跳動。若然他們好好在一起跳舞,該不會是那樣子的感覺。有過那好的感覺,所以我知那確實存在,只是這一刻不知去了哪裡。

記得昨天坐電車的時候,我在想「隻眼開,隻眼閉,那樣子看世界,會否是更美麗的世界?」。很傻的一個問題,但我相信不少人都曾有過一刻問自己這樣的問題。電視節目的談情說愛部份,還常常繞著這一個問題在造故事,尤其是談到幾角關係的時候。

從銅鑼灣到上環的電車路程,需要約半個小時。在那短短的時間裡,我腦海不斷想著這個問題。

有趣的是,平日當眼睛跟靈魂在一起的時候,眼看見,它可以是靈魂之窗,我會想,若有些醜陋的一面,我看不見,世界或會更美;又因為工作關係,我每一個月都有些日子要處於完全黑暗的世界工作,確實是一個無拘束無界域的空間,似是靈魂跟眼睛分開了,但實際是作為靈魂之窗的眼睛暫時關上了,沒透光,好讓我們的靈魂在飄而已。那跟當我的眼睛在痛,心在抽搐之時的感覺,很不同。

因為這些體驗,我有感自己經歷過靈魂跟眼睛處於不同關係,思想曾飄浮於不同空間。我發現,原來,當眼睛跟靈魂分開了,真的「隻眼開,隻眼閉」的時候,世界不會自然變得更美;又或當我們清楚看見過,接受了,或因為相信「看不見為淨」而有意識地選擇「視而不見」,世界亦不會自然變得更美。

自己不懂得甚麼關於腦袋的構造,大底只能明白到腦部有分前後左右中,不同的部位管控著不同的動作或表情或言語或技能等等,不過,一直以來都搞不清大家的關係。我知道的倒是從平日的觀察看見過的,又或個人思潮起伏前的「徵兆」、過程中的變化和事情演變或發展會帶來怎樣的結局等,去明白人可以用怎樣的眼光去看世界,以怎樣的思潮去看待或處理事情。

我猜,腦海裡,思想中的潮湧才是影響我們如何看世界的最重要元素。能夠好好珍惜,好好去愛生命,好好去愛所有的人,保持心境開朗平和,那樣子去看的話,世界永遠都是美的。

後記:人性本善,還是性本惡,自故以來都有不同的學說去談論,又有人談戰爭與和平,也有人談人性的弱點為何物。相信根本沒有人能夠下定論,分別也許在於我們到底抱著怎樣的態度去看,帶著甚麼的觀點去理解。然而,那些一切的哲學問題,我不作多論,我個人認為能夠學會尊重和包容,凡事處之泰然,開開心心,那就足夠了。

21/02/2011

(以下內容,或會引起不安,敬請留意)靈魂跟眼睛分開了(上)

小型的眼手術,確實沒大礙,但足以讓人心情有點忐忑不安:隱隱作痛的感覺,令人有點吃不消。不過,還是想留幾個字,才去休息。

***
身在醫務所的個多小時裡,還是在回覆電郵。接不到幾個電話,很抱歉。然而,正如好友所說,是真的要到一點力氣也沒有的前一刻,才好好休息嗎?確是一矢中的。

其實,沒有那意思。只是,每一次病好了,都覺得人生無常,很想利用每一刻每一秒,做更多的,做最好的。曾經放慢腳步走過,放假個多月,「出走」去。心知那是奢侈的,能有此機會,除了珍惜,還希望把遊歷所見所聞分享一下。又因為有感我得到的,真的不少,要寫,似是寫一世也可以,所以我就更加努力,想以更快的速度留下一字一句。

結果,今天在醫務所的時候,忽然要慢下來,停下來。感覺怪怪的。

在醫務所的床上,要先敷冰,再在眼的那一點位置打麻醉針。把冰袋放在眼皮上,我就合上眼,放輕鬆,養神起來。醫生進來的時候,還問我怎麼可以那樣悠閒的躺著。我只輕輕回應:順道休息吓囉。

沒法子,原來真的要休息了。

(回到決定做那小型手術前跟醫生的對話。)

不知不覺,雖然只感到右眼有點刺痛,原來左眼也有點發炎,但我沒察覺。

醫生看見我的那樣子,吃過藥又不好。於是建議做那小手術,更說一不做,二不休,建議一次過痛一次,兩隻眼都做吧。我說好呀。

怎知下一句,醫生問我是否有人陪伴到醫務所的時候。我說,只我一個,沒其他人了。

繼而,我問他可否相請醫務所的其中一位姑娘陪我到的士站去。他的答案頗有趣,他說我要搭的士,一大件紅色的,應該沒問題,只是如果要上巴士,該看不到號碼。不過,最後,我還是選擇了先向右眼開刀。確實有點怕。

(就這樣,我在床上閉目養神了一會兒。等待醫生做那小小的手術。)

要睜開眼做那小手術,看見醫生的用具,感到那麻醉針的一刻刺痛,然後醫生做完了那小手術,給我看看沾了小小血的棉花。是他的好意,想告訴我沒事了。然而,看見那矇矓中的紅色,已經感到天旋地轉了。幸好躺著,沒事。不過,倒了多休息了好一會兒,才能起身,自行離去。

躺著,姑娘在執拾中。我問她當麻醉藥的效力減退過後,會痛嗎?她只回應說,若我覺得痛,便痛囉。沒說一句,我只道「哦」。猜不會痛吧。於是,自己離開醫務所,乘電梯,再次走在街上。

天已黑了。

銅鑼灣的街道上,到處是人。我看見的是人影,我聽見的是車聲和人聲,彷彿還有巴士站旁邊的大電燈箱裡,那些電燈發出的吱吱聲。

名符其實的「隻眼開,隻眼閉」,走在繁忙的街道上,忽然很想感受一下這個黑夜裡的都市,到底是怎樣的。於是,我步行了幾個街口,到了電車站,想搭電車。同時,我在想「隻眼開,隻眼閉」看世界,會否感到這個世界更美呢?

沒答案。因為站在電車站,我開始感到麻醉藥的藥力減退。未至於感到痛楚,但隱約感到那一個小小的傷口附近的血液在流動,細胞在跳動。甚麼也不願去想,只想休息。對,我想休息。

終於,安全上了電車,我還到了上層,找了一個單座位,坐下來,不用迫。

電車開動了,從銅鑼灣走到灣仔/ 金鐘附近,開始感到點點痛楚。想是麻醉藥力消散了。合上眼,坐在電車上,感受那風吹過的涼意,聽著電車在車軌上行走的聲音,聽著上車的乘客在對話。

眼睛附近的細胞還在活躍地跳動著。

一時之間,腦海裡的影像機,播放著個多小時前的片段。我想起跟醫生跟姑娘的對話,想起醫生的工具,想起躺在床上感到暈眩的一刻,我的心不期然抽搐了一下。

快要到站了。

我慢慢從車頭那邊的樓梯落到下層,在司機位近車門的那個位置,定定站著,扶著旁邊的鐵枝,又合上了眼。

車停定了,下車,步行回家。

回到家,開了燈,坐下來,深呼吸,忽然又一次感到,靈魂跟眼睛分開了。

(待續)


離開醫務所,到收銀處繳款。姑娘給了我眼藥水,還遞上相片兩張。她說,醫生給我的。一看,感覺有點奇妙。從沒有那麼樣看過自己閉目後的眼睛,原來是這樣子的:

20/02/2011

兒時玩意

看著小外甥的玩具,忽然再重拾童心,想起兒時玩意來。回看成長路,很小的時候也有過「煮飯仔」,印象中有一個焗爐。

接著,我想到的是車,四驅車,入電芯,可以換車胎的。


然後,有高達模型。其實,沒印象自己看過高達動畫,因為只記得星矢。不過,對砌模型這家手作,倒有點情意結。雖然未至於發燒友,亦不懂上油,但很愛那把散件變成一件有活動能力的機械人,超卓的成功感!

於是,前天又拜訪模型店,再看看那心儀已久的高達模型,標價$1,030的Perfect Grade 1/60 Wing Gundam...



不知怎的,千多元買一瓶酒,一點罪惡感也沒有,可能是覺得飲酒有助事業發展。千多元買那模型,至今還是有點心理障礙。

但看見那一大盒的模型,1/60,670件散件,翼的部份有14件... 難忘。

熱誠|毅力|智慧。

終於完成了另一個[酒]部落格的初稿(按此瀏覽,又或於閱覽這個私人部落格的時候,看看右邊的欄目,查看最新的文章)。

早前有好友跟我說,能夠每天都堅持寫作,值得佩服。我不知道那是否真的那樣值得嘉許表揚。說到底,我只認為有著一份熱誠,不能浪費。

然而,即使有熱誠,也不等於甚麼也不做,就會成功。自問天生不是聰明的,深信後天努力很重要,努力之餘,毅力也不能缺少。相信熱誠和毅力得出的成果,可以帶來智慧。除了熱誠和毅力,還要加上閱讀、思考和發問才可成事。

今天,還算不上擁有那份智慧,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自己有踏出那一步去嘗試積累智慧。

因為智慧,我得以寫得更快,更順暢;因為經過深思熟慮,我得以了解自己所思所想,繼而把思想(或學問)化成文字,交代我想述說的。

說真的,寫文章可以是看似簡單的一件事,但若然要公開寫出並非如「流水帳」的敍事文章,可不容易(或許,對資質不算聰穎的我來說,那可不容易)。當中的過程,非要閱讀大量的書籍資料不可,還要理解,更要盡量翻閱典故,以確定所寫的是否事實,同時,又要告誡自己不能只作抄錄或改寫別人的文章而已。最令人感到悶納的是,寫作讓人發現很多不為人知的,甚至是平日沒多留意的弱點或人性面。

能夠繼這一個[私]部落格後,打開了新的一頁開始那寫[酒]部落格的旅程,我相信自己是對酒這門學問/生活藝術掌握多了。說不上瞭如指掌,但至少是更上一層樓了(樓,高聳入雲,現在天梯之腳,上了一層,還有不知多少樓級,還要努力)。

不過,說穿了,我看酒學,不只品酒,亦不只那些技術性的研習,還有我們的生活體驗和所有酒緣故事。

分享,陸續有來。認真學酒之餘,也好好認真做人。

後記:多謝好友早前送來那四個字「認真做人」。某天的下午四時許,好友致電,第一句問我吃了午飯沒有,我說還未。他就叮囑我要好好做人,認真做人,吃午飯喲!怎料,我衝口而出的回應是,我昨晚喝過了酒。話畢,我就肯定,對酒學的認真和視酒為生命的一部份,是我詮釋「認真做人」這四個字的其中一環。

難得於人生之中,可以找到那熱誠,又能化之為工作,甚或終身事業,更可變之為教育事業,繼而加入寫作行列,還可以踏足世界之角落,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不會忘記的,還有另一好友的話,要對得住那熱誠,就要好好強身健體,保重。放心,我會,還要再次歐遊,到中國,到南美,到澳紐,直至走到世界的盡頭。

初為人父

好友夫婦的家庭將添新成員,他們的好消息,令人感到欣喜。先祝願小寶寶在媽媽的肚裡健康成長,順產,母子/女平安,將來一家人幸福快樂。(註:期待大家一起去踏單車!好友看罷,自會明白內裡玄機)

自己是家中幼女,沒有弟妹,成長的過程之中,從沒感受過家庭將添新成員的滋味,直至外甥前年出世,我才真正感到那一份喜悅的心情。

相信對於新婚不久的好友夫婦,那更是萬二分的喜悅。

將為人母的,感受胎兒在腹中成長,相信那體驗只有當時人才能了解。而將為人父的,眼見著身邊的女人帶著自己一本基因的小寶寶,我看那心情或許是感謝,是喜悅,是期待,是緊張,是莫名奇妙,是虛幻,是有點難以置信,一切交雜起來,難以言喻。

男人女人對子女的看法,又或一個家庭裡,爸爸媽媽的責任或「崗位」/地位都有點不同。文字上,談女人的是「母性」/「母愛」;談男人的是「父愛」。那似乎意味著小孩子出世以後,作為人父的跟經歷過十月懷胎的母親,所走的路和心情都會有點兒不同。

在此沒意多談那心路歷程,畢竟自己沒有那體驗,見解也只是據平日生活裡所見所聞而建立。深信每一對夫婦於彼此之間,有著他們的相處之道,對建立家庭和對日後如何照顧小孩子,自有一套方法。

不過,另一邊廂,猜夫婦二人迎接新生命的來臨之際,亦標誌著二人將要面對新的考驗。

有些人看考驗,覺得是一種苦惱;有些人把考驗看成是令人成長的經歷,邊做邊學;有些人則以為考驗是不值一提,然後某天發現因為自己低估了考驗所帶來的問題而感氣餒(或為自己渡過了考驗而沾沾自喜/驕傲)。

無論如何,若二人能夠相親相愛,互相扶持,即使遇著怎樣的考驗,只要大家開開心心,和和氣氣,總會一起走過每一個關口。就算輕易走過了,也不要過份自滿,給孩子一個好榜樣,鼓勵他們建立自信之餘,要謙遜。

在此,給好友夫婦送上祝福,亦祝願身邊好友們的家庭生活愉快。

眼裡的你。

猜談得上有愛情存在於兩個人之間的話,其實自大家拖著對方的手那一刻起,就已經認定了,眼裡從此只有他/ 她。

***

然而,我卻發現,我眼裡沒有你。

看不見你,
但聽得見你的笑聲,你的心跳和你的呼吸聲。

於是,
當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
我腦海還飄浮著你的笑聲,你的心跳聲和呼吸聲。

十年再聚。

十年的日子,匆匆走過了。今日,回頭看,似乎再也看不見十年前的起點。這一刻,我看見的,是眼前的起點。或許,人生就是那樣子,每一刻都是起點。

***
星期六的晚上,跟多位相識已達十載的好友相聚。每次見面,例行會做的:派手信+談工作上的趣事或抒發怨氣+談各人來年的「出走」大計。

今天,有的成了家,有的在蜜運中,有的在努力工作,有的理不得外面的世界,依著自己的步伐在走。

不管怎樣,相信大家還是在好好走,往前走,繼續為未來而建立好今天。祝各好友事事順利,天天開開心心。期待明年今日再相聚,會有新成員。

即使每年或只有一兩次能人齊相聚,每次都有說有笑,那種親切的感覺,足以讓我明白到友情的可貴。謝。

雨雪下的巴黎風景(完)

(接續)

選巴黎作為歐遊的最後一站,某程度上,除了因為對這個地方的情意結,還有對小甜餅的情意結:


雖然在香港也會買得到這類型的小甜點,但無論是口感和味道,在這樣的跟巴黎的還是不一樣。於是,每次到機場之前的那一站,必定是那一間Laduree(按此瀏覽法國官方網頁)。

它的綠色小盒子,跟首飾店Tiffany & Co.的藍色盒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令人沒法忘記,讓人見到,就已經心醉。

後記:不過,有意送禮的話,不要只送上那一個盒......綠的如是,藍的也如是。

(完)

雨雪下的巴黎風景(四)

(接續)

到過了巴黎五次,原以為自己不會是遊客那樣子,嚷著要到巴黎鐵塔,怎知還是敵不過她的叫喊。第一次,跟姊到了塔的最高層;然後,有兩次跟好友同行,是他們第一次到巴黎,於是,還是一起到了觀光層,走了一圈,看了幾眼。

跟凱旋門的故事一樣,幾回游走,都是於不同的角度看巴黎鐵塔,又跟不同的好友/ 家人到這個地方。似乎每一次的感覺都不盡相同。

或許,這就是重遊故地的有趣之處。不知若下一次有緣再到巴黎去,又會是自己一人的背包行,還是跟有緣人同行呢?

第四次的巴黎鐵塔印象:


(待續)

19/02/2011

雨雪下的巴黎風景(三)

(接續)

要感覺到自己真正置身於巴黎,不是要到過羅浮宮,而是要穿梭於展現出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的博物館。

第一次遊巴黎,到過了羅浮宮「朝聖」,遊過了埃及區,拜訪過蒙羅麗沙和勝利女神,然後遇上第一次相見的愛神邱比特,是一見難忘的作品(按此參看羅浮宮的官方資料)。是次旅程,心想未必再有機會到巴黎,於是特意跑到羅丹博物館(按此瀏覽官方網頁),一睹最愛的「吻」(The Kiss)和「地獄之門」(The Gates of Hell)。本想再到奧塞博物館,可惜那天關了門,被拒諸門外。又想到龐比度,但見同行的家姊,已悶得呆了,還是不去好了。

第二次遊巴黎,多得同行好友不嫌悶,讓我一嘗心願,到了奧塞,看過了一眾印象畫派大師之作。然而,還是到不了龐比度。

第三次,因為滯留西西里,誤了行程,趕到巴黎,已沒時間到龐比度。再次無緣。

第四次,竟因為滯留巴黎,無心插柳,有緣一遊龐比度。很特別的近代藝術家之作,充斥著整個館。加上其特別的建築設計,有感未曾內進,只在主樓外的電梯緩緩向上走著,向開望出去,所看見的景色,已是活生生的一幅畫作。

***

雨雪下拍的,其實我在發抖。


令人一見難忘的,這就是熱情與冷靜之間了嗎?


從龐比度主樓外的電梯看出去的景色:




龐比度裡的兒童角落:



***

後記:前文提到那愛神雕塑,一見鍾情。細看之下,原來那是出自意大利大師的作品。難怪讓人傾心迷醉。數年後,我到訪意大利,到郵局寄明信片,竟讓我在意大利重遇這雕塑,是為了紀念大師的冥壽,意國郵政局推出了紀念郵票。於是,我滿心歡喜買了回家,跟我從羅浮宮買回來的明信片放在一起,成了一系列的收藏。

(待續)

雨雪下的巴黎風景(二)

(接續)

不知怎的,事有湊巧,知己好友竟於前天給我遞上他於巴黎的凱旋門前拍的一張照片。窩心的一張相,令人在這陰雨天,帶著對巴黎的無限思念度日。

然後,我找來那一回滯留巴黎所拍下的一張相:


坦白說,我對凱旋門背後的歷史,不甚了解。當年,站在那兒拍這張相的時候,心只覺得是重訪故地,探望多年沒見的好友,向她問好而已。

有趣的是,到了巴黎幾次,每一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凱旋門。不是故意的,卻因為每一次的行程都有點不同,起點不同,於是造就了自己從多個角度看她,在四季不同的天氣下看她,別有一番風味。

(待續)

雨雪下的巴黎風景(一)

近月以來的天氣,陰晴不定,間中下起雨來。毛毛細雨,加上陣陣涼風,使人想起法國巴黎。走過好幾個國家的城市,遇過不佳的天氣,有下著大雨的,有下著大雪的,有綿綿細雨的。然而,不知怎的,近日的陰雨天總令人思念起巴黎。

是那種叫人掛念的空氣,是那讓人陶醉的感覺,即使只是一位過客,那置身其中的感覺,驅使人建立起那情意結,於是,每逢陰雨天,就會想起她。

第一次到訪巴黎,是夏天。天朗氣晴,在巴黎鐵塔前的綠草上坐著,抬頭看見的是藍天和獨特的鐵塔。

第二次再訪巴黎,是冬天,臨近聖誕節,走在香榭麗舍大道,看見街道兩旁的樹掛上了聖誕燈,真的有那火樹銀花的感覺。

第三次重返巴黎,是春天,四月時份。那是第廿九天的行程,第一天到底的歐洲國境,是零下十度的瑞士,然後走過幾國,到了南意的西西里島,再北上回巴黎,有那春回大地的感覺。

第四次,是同年的初秋。本沒意到巴黎,怎料趕不上航班,滯留巴黎一天。航空公司送了來回機場和市中心的車票,於是到了巴黎市短遊了一天。更沒料到的是,那天忽然下起雪來。禦寒的衣物都在托運行李之內,只一件毛衣和外衣,穿梭於巴黎的街道上,卻有種從沒出現過的愜意感覺。

第五次遊巴黎,是那回旅程的第三十三天。在歐洲跑了一圈,終點站還是選了巴黎,解不開的情意結。這一次,只在蒙馬特區附近走走,從聖心堂遠望鐵塔,發現真的是時候回家了。

(待續)

第四次印象-雨雪下的巴黎街道:

誰明我心?

下午,好友來電,談了一會,想起四個字:「誰明我心」。

寫過關於知己的文字,人生要覓一知己,不容易。若有緣遇上,自會相見相交相知。所以,有說:「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亦有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說是千絲萬縷,相信沒有一個人能夠解釋當中的火花,從何來,如何湮滅或傳誦下去。不過,相信既能成為知己的,無論在甚麼的情況下,又或外間的環境變成怎麼樣也好,更理不得外面的流言蜚語,相知相交的之間總不會有那種所謂的隔閡。

縱使不說話,也能了解和明白大家,同時存在的,還有相互之間建立的一份信任和對彼此的尊重。

或許連自己也不明白心所想的時候,真正的知己卻能夠知道。

後記:祝願大家都能遇上那位知己。若然真的相遇上,好好給大家一個擁抱,珍惜那一份情誼。

18/02/2011

祝早日康復。

很想給你做點甚麼,但原來,我甚麼也做不到。
只能送上祝福。

***

早就知道生命和心靈都是脆弱的;
而靈魂好像自由地在飄,但實際上,卻也是給鎖住了的,
它只是在那既定的空間游走著。

相信感到心痛的,
不只我這一位,
還有你身邊的朋友和愛你的每一位。

記得某年某月某日,
你跟我說過的一番話。

至今,沒忘,
一言一語,
依然是帶領著我走過人生路的座右銘。

很想再次看見你的笑臉,
聽見你的聲音,
跟你一起暢快痛飲,
談天說地。

相信你能聽得見我的話。

17/02/2011

清晨的街道

眼睛發炎,雖然看起來,根本不覺得有點甚麼異樣,但因為紅腫於眼底裡,只有自己才感覺得到,於塗藥的時候,才能看到。

這次比上次還要厲害,連眨眼也不想了。結果,不得不合上眼,休息一下,不過,感覺就是眼睛跟靈魂分開了。眼不能動,但靈魂不停在飄浮於工作之間,文字之間,一切生活的細節之間。可惜,不能真正的好好休息,還是要工作,還是要回覆電郵,已經比較慢了,只覆了一些,很想把時間追回來,趕忙回到工作,但最終不得不服。

星期三的晚上,提早去睡了。

睡夢之間,好像自己再次遊走於虛無間,睡著又好像醒著,卻又不是真的醒過來了。眼睛合著,但我感到眼球在跳動,有點兒可怖。

眼睛跟靈魂分開了。然而,我似乎在睡夢間,聽到一些聲音。

心跳聲、呼吸聲、凌晨街道上疏落的車聲、清晨的街道上漸漸熱鬧起來的聲音、鳥兒的叫聲......忽然間,一切看不見的,卻聽得見。

更有趣的是,即使看不見,聽得見的送來親切的感覺,緊貼著我的心,彷彿有人在緊緊擁著我入睡一樣,很温暖。

15/02/2011

失去的滋味

失去了,到底該努力去尋回失去的,還是該......

***
不知一個人的生命走到盡頭之前,到底要經歷幾多次「失去」;而「失去」似乎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莫名言狀的滋味,它更是不易磨滅的。

忽然想起「失去」這話題,是因為早前不小心把心愛的眼鏡弄壞了。不能再戴了。結果,等了數月,終於下定決心再到那眼鏡店,想再買一對。到了眼鏡店,甫走進去,就問店員有沒有那牌子的。然後,他告訴我店內只有幾對賣不出的,他們也不打算再入貨,因為不多客人選購。

於是,我在那幾對眼鏡之中,選了較合適的(不是款式問題,是真的要戴得舒適才可!)。說真的,樣式不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較喜歡壞了的那個型號,可惜再找不到了。

或許讀到這裡,讀者會感到很奇怪,我找不到喜歡的樣式,為何還要選這牌子。其實這牌子的特別之處,是眼鏡的柄子可以替換,所以配一對,可以變化成好幾個不同的模樣。



我愛的,是顏色的變化,好比喻我的生活也是多姿多采的,Life is colorful!

眼鏡的故事,讓我再次重遇「失去」。雖然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件物,但畢竟它陪伴我到過歐洲數十天,跟我走過好幾個年頭,當我眼睛感到累,它給我好好的安慰。

失去了那對眼鏡,失去了心愛的,跟失去了其他的沒兩樣。

然而,這一次,我沒有再因為「失去」而感到傷感。我甚至沒有因為這一件事而悶悶不樂,又或發脾氣。反而,我學會了放開,不再耿耿於懷。

原來,失去了的,不一定要歇斯底里地去尋回失去的,也不見得要沉沒於思念之中。能夠坦然面對「失去」,努力抓緊現在擁有的,來得更重要。

或許,「失去」意味著新的將會降臨。

買了新眼鏡,我將會有八款不同顏色的柄子。可能這一回,「失去」將為我的生活帶來更豐富的色彩。

***

後記:
一邊寫,一邊想起以下的歌曲MTV和一首詞:

梁文音的《我不是你想像那麼勇敢》:


李煜的《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14/02/2011

你知道嗎?

很想跟你說,你早就把我的心溶掉了。

不想把你跟以前曾經帶著我走的作比較,但我得對你和自己坦白,我承認自己在不知不覺間想起過去的某某。那是因為我發現你給我的感覺是從來沒出現過的。

是你讓我知道,愛的確可以無所求;
是你讓我知道,愛可以是那樣的簡單和自然;
是你讓我知道,愛不用言說,一個緊緊的擁抱,就足夠了。

後記:無論明天以後,日子會是怎樣的也好,今天的感覺足以讓我相信自己是幸福的。

13/02/2011

把時間凝住

時針分針每天都在那一個圈走著,走了一圈又一圈,重複又重複。我們每天就是看著時鐘,盯住時間過去。然後,不知多少天多少年以後,會驀然回首,慨嘆歲月悄聲流逝。我們不是每天都看著時間走過嗎?為何又要反問,又要慨嘆呢?

不知有多少電視電影以時間為題,談過去談未來,細數時間為主角帶來的點滴。每年又有一系列的回顧節目,似是每年都要回頭再走一次,才可繼續走下去。然而,有些回憶片段總揮之不去,是因為那回憶影像印在腦海之時的感覺太强了,强得連歲月也帶不走那感覺,帶不走那印象片段。

正如,今天外面下著大雨,我又想起法國巴黎。

雨中的巴黎是最獨特的。我記起的是那兒的空氣,還有街上的氣味。

那一刻的鐘擺停了,時間凝住了。印記留在腦海,感覺鎖在心頭了。

後記:晚上出外走了一趙,本來想搭電車,在站頭等了一會,但很冷。最後轉了乘港鐵。在車廂,我就發現,時間凝住了在電車站的一刻,雖然很冷,但等電車的感覺總是暖的。在那車廂裡,我反而覺得還要冷,冷得令人發抖,讓人想落淚。

文藝復興

我最愛的藝術家不屬於這個時期,但我愛這個時期的一切。

***
自己不是藝術工作者,亦沒有受過任何所謂正規的藝術教育,但就是愛看書,愛看作品,愛遊走於博物館,親身走到老遠欣賞歷史人物留下來的珍品。

有人以為我最愛法國,因為有酒,有波爾多,有香檳,有布垠地,有巴黎,有羅浮宮。愛,倒有點,但不是最愛。我愛巴黎的空氣,我愛巴黎鐵塔的獨特,我愛聖心堂遠望鐵塔的情懷,我愛蒙馬特的藝術氣息,我愛紅燈區的浮華,我愛位於小巷間的羅丹博物館和他的後花園。

不過,我更愛羅馬的亂中有序,我愛弗羅倫斯的屋頂顏色,我愛米蘭的大教堂和歌劇院(還有小巷裡的鞋店),我愛意大利的酒,我愛意大利的芝士,我愛阿爾巴的白松露,最愛的是意大利的藝術歷史。

藝術史記之中,「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和當中的意念及眼見的影像,最令人神往,實在嘆為觀止。

至今,我還未算得上真正認識這段時期所發生的一切,亦未能很有系統地去深入了解相關的藝術家和作品。畢竟,自己的藝術史背景很弱,看我要加把勁多讀多看多走。

湊巧,早陣子歲晚大執房,發現自己多年前買下的一隻光碟:


然後,前幾天逛書局,忍不住買了新書,要重拾自己對「文藝復興」的學習:


那天,我在書局逛,本想買一本酒書,怎知找不到,決定轉戰藝術區。先花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看了一堆typography/ calligraphy的文字書。然後有pantone顏色書,接著就是看看有沒有新的Rodin書,怎知,這本書吸引了我的注視。一看又半個小時。最後,決定要買回家細讀細看。

令人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以簡單的主線介紹「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和稱為「矯飾主義」(有些譯作「樣式主義」)的文藝復興晚期藝術風格[Mannerism]。內容包括這些時期主要的新意念和它們對日後的藝術家的影響,還有不少建築和藝術作品的圖片及介紹。不少得的更有屬於這個時期的藝術家代表簡介。

有趣的新發現是關於一幅我在西班牙(對,實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不局限於意大利!)見過的作品。那年到馬德里[Madrid],走訪了那兒的國家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按此瀏覽官方網頁)。老實說,未到那兒之前,真的不知內裡有甚麼,但總覺得老遠到來,不能不去,要朝聖!於是,抱著邊走邊學的態度參觀。

好呀!結果在那兒消磨了一整個下午!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名為"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by Hieronymous Bosch, c.1500",當年它令我駐足觀賞了至少十五分鐘,步前細看,退後再看,來來回回,哭笑不得。幾年後的今天還記憶猶新。然而,當年離開西班牙,再跑了七個國家,思緒有點亂,回來後也再沒有深究那作品的細節。

怎料,以上的一本書讓我再次遇上這作品!原來它是Mannerism的代表作之一!

買了書回家,滿心歡喜,給它添上新衣,又再讀了幾頁,然後,又定神看了一會那「天堂的花園」。上網再找一找資料,發現了:

http://www.gardenofearthlydelightsnyc.com/

是舞台表演!把一幅平面作品變成了另一門藝術!創意的確無限!我愛。

後記:有興趣看看那作品的細節,登入以上網址,右上角有"THE PAINTING",你可以慢慢細看,感受一下那Delights!!不過,看真跡更有趣,頗巨型的作品(高220 cm ),是木的屏風一般,顏色奪目。我真的覺得平面畫作裡的生物在跳在舞!

經驗的累積,始於踏出的第一步。

人長大了,有時會於不自覺間,變得有點害怕作新的嘗試。是擔心失敗或沒有勇氣也好,認為沒有必要也好,就是不會多踏出一步,走出去。

***
孩童時代,我們多只看到眼前的。父母的看顧,學校的保護網,致使兒時的我們走在同一樣的路上,上學讀書,課外活動,參加比賽等等,一切都是那樣子的。

成長的過程,慢慢讓我們放眼看世界。

離開學校,開始踏足社會,看的廣了,感受的多了,見到的人性面也多了。失敗過的,又或者遇上過挫折與不如意的,就很易會不知如何往前走,有氣餒的,有沮喪的,有失意的,有不知所措的。

怎麼也好,每個人走的路都是經歷,都是經驗的一部份。不知如何往前走的,實在不是因為看不見前路,而是放不低過去或自己,走不出那框框,提不起力氣踏出去,衝開去。

要造就經驗,總要踏出第一步。踏不出那一步,不用談累積;想要有經驗,那也只是空想罷了。

那一步,不用是大踏步,一小步就足夠了。

12/02/2011

愛你的,能驅使你超越自己和更懂得愛自己。

星期六的下午,日上三竿才醒來。一個電話,傳來親切的聲音,提醒我是時候起床了。

起來梳洗好了,又回到工作桌,回覆電郵,在想昨天未完成的工作,回想昨天的對話,要為星期一會議準備的。又一個小時,才想起自己未吃午飯!

是日週末,實在該好好吃一餐,所以決定暫時放下工作,專心用午飯。開了收音機,又在談情人節。然後,那個節目以最後的一句「愛你的,能驅使你超越自己和更懂得愛自己。」,並以下面的一首歌結束那一節的廣播。(註:收音機傳來的不是以下版本,但我不知那天籟女音是哪一位。)



***
走在人生路上,有人會相信神帶領著自己走,有人會相信路是自己行出來的,有人會覺得身邊的人給自己的支持是特別重要的。說透了,或許最終能夠驅使我們走下去的是「信念」。

我猜想,當我們愛一個人,而又能夠驅使他/她超越自己和懂得愛自己,可能就是因為大家有著共同的「信念」,又或者個人的一份信念,成了一股力量去推動另一個人,並給予對方支持和鼓勵。能夠感受到這份情的一位,很自然又會給自己建立起個人的信念,好好做好自己,愛那位鼓勵自己的。

相信不論是愛情、親情或友情,都是一樣的。愛,實在是一份動力之源,驅使人不斷去學習,愛生活,愛自己,愛別人。

後記:猜我已遇上驅使我超越自己的動力,原來因為愛而想超越昨天的自己,比純粹因為金錢、權力、地位、勝利而去想如何超越自己,來得更加悠然,更加順心。有著那平和的心,即使遇上困難或不如意的,也能坦然面對,並堅持下去,繼續努力,給我愛的送上自己最好的。

想你的時候

原來,
想念是可以沒有時間限制,
更可以是那樣的窩心。

***

08/02/2011

一個人去旅行。

當一個人可以悠然自得享受獨處的時光,那代表甚麼呢?

※※※
忽然想起那年一個人帶著背包遊歷的日子。

一個人走在旅途上,有人會想家,有人會掛念朋友愛人親人,有人會按捺不住想家的美食。可是,出走多回,我似乎沒想沒掛念,就只管向前走,往外跑。我更加沒感到孤獨寂寞,反而我學會了跟大自然交流,跟萍水相逢的溝通,也學會了留心觀察四周的人物和環境之間的點滴。有趣的是,我還發現自己跟時間的關係,變得更微妙。

平日的追逐生活從沒讓我想過時間為何物,通宵工作,達旦上網,沒停下來感受過時間的存在,只有當時光流逝了,才發現時間曾經存在過,卻悄悄然離開了。

直至那年一個人走,我才覺得自己不是在跟時間競賽,而是在跟它一起同步走著。

雖然回來以後至今,我享受有家人朋友相伴,亦感到愛的存在,同時亦已經回到那賽跑場上,再次跟時間在作友誼賽,然而,間中,還是會想念一個人帶著背包走天涯的日子。

不知我會否再有那機會呢?

07/02/2011

捕捉一刻(續篇)。

最近,跟幾位好友談起攝影來。

先跟拿著「炮型」裝備去觀鳥攝影的談了一會,又跟打算添置攝影器材的談了一會,亦跟剛走進攝影世界的談過,似乎大家都各自抱著一些態度看攝影這回事。

深信攝影這門學問,需要感情以投射心靈所牽動的情緒於相片之中,亦需要觀察入微以捕捉一刻,少不了的是攝影器材的質素與運用技術。

然而,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因為下面的一幅相,我有點新思維。這是我替一歲多的小外甥拍的照片,「背景」是我家二姊,前面的「大肥豬」是我跟二姊去年送給外甥的禮物,我們還會不時「進貢」,讓小外甥知道「儲蓄」的行為(雖然,他的動作告知我們未成功,他只知道口在哪裡,口用來吃東西):



因為這一張相,我發現除了以上所談及的要素,另一重要環節是跟攝影者與相中景物或人之間的默契。

記得有好友提議,有些人可以拍下那動感或捕捉一刻,或許是因為他們能夠透過觀察,以預測打算按下快門時所拍下的影像。也有可能,不過我想能夠這樣做的話,是因為拿著相機的與周遭的有了一種無形和難以言喻的默契。

從來,「默契」都是別人無法捉摸,似是只有當時人/物才能明瞭。不過,「默契」所衍生出來的眼見之物或行為,成了別人感受它存在的媒介。

另一張讓我曾經感受到那份默契的相片,攝於克羅地亞:

最美滿的人生

我看「最美滿的人生」不一定是享盡富貴榮華或擁有權力的,而是有那不斷向前的心及沒完沒了的力氣去追逐理想和愛與被愛。

***
不能說人人都會利慾薰心,但當人擁有金錢與地位或權力之時,真的很易會被各式各樣的物質利誘和別人的奉承而變得戀棧富貴榮華或權力,過了火的,甚至會走向不能自拔的地步。

當傳媒不斷地報導關於通脹的新聞和不斷談著貧者/富者的生活,還有各樣的「仇富」或「反財團」的行動,我就不期然在想到底這個社會是怎樣的一個社會,世界又是那樣子的呢?

加上聽到電視記者訪問某某學者,何以會連國內的農作物都會貴起來,他的答案是因為有人在炒作,是經濟社會體系當中,有那些甚麼期貨、沽空、拋售等等,於是搞得本身的物價也上脹起來了。

身處這所謂的商業社會,自問沒經歷過真真正正的貧困時刻,但走過出去看世界,我感覺到外面有那真正的貧苦大眾,也有饑餓的人,連温飽也欠缺的,又有不少人要經過很艱辛的日子,才能走出困局。

於是,即使我明白到世界已走在那富貧之間,公平或許是一個烏托邦世界的理念,心裡還是對於以上的種種有點耿耿於懷。

不諱言,我也是在那金錢與地位的漩渦之中滾轉著。沒法子,那是人生,是我當下的生活。

然而,在商業社會為求存而重視金錢與權力之同時,我希望個人的信念和一顆心,能驅使自己除了重視賺錢以滿足家人和自己的基本物質生活所需,依然保持真我,繼續向前走,為理想努力,同時學習去愛(與被愛)。

或許,「最美滿的人生」是擁有感到人生豐盛的心。

感謝造就了我那豐盛人生的每一位。

06/02/2011

愛的實習期。

農曆假期之時,電視播放電影《花好月圓》。細心聽著電影裡的一曲,遇上歌詞:「此愛不用實習期」。忽然,心想,愛的確沒有實習期,但生活上,卻有需要二人互相磨合的時間。



***
記得自己曾於在學期間當過實習生,在公司裡走著,別人總覺得自己是不懂世事的學生,幸得當年給予我機會的老闆和同事們,讓我在學生時代已於社會大學上了重要的一課。

談到愛情,相信愛是與生俱來的本性,人人皆有之。只是當我們天天在成長,每日都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漸漸地,我們那愛的本能,似乎給其他的甚麼蓋過了。就連言愛談情的直接,也漸漸好像給埋沒了。於是,愛似是要有那實習期,是讓人再次去學會愛。

實在,愛,那需要實習期?本來愛就是簡單的,直接的。若然真的有那實習期,我們要學的其實是怎樣跟那一位好好一起生活,怎樣磨合,好好相處。

完工:「包足妳一年」貼心貼身工程

這個農曆年假,花了好幾個小時,為我親愛的添上貼身的新衣。一邊為它們度身剪裁造新衣,一邊覺得好友早前送來的禮物實在貼心得很,就連我媽看著我停不了在為親愛的添新衣,她亦忍不住跟我說:「亞女,怪不得你朋友送咁多XX膠俾你啦!你又真係好多書喎。」(由於新年時份,XX的諧音意頭不好,暫不直言,煩請讀者意會好了。)

雖然每年都會清潔書架,但今年因為好友送來的大禮,我決心在清潔之餘,更要為所有親愛的添新衣。其實,較舊的早已添了衣,只是近年買了不少新的,結果未來得及為它們添新衣,讀完了就放回書架上,然後回到工作去。就這樣,原來架上幾近百本都是未穿衣的!

再一次在自己的小森林裡,沉醉於書堆之中,發現有些已經發黃了。遊走在書目之間,我覺得好像時光倒流一般,想起每一本書背後跟自己的故事和曾經走過的路。有些是我於遊歷之時買回來的;有些是我於學生時代買的;有些是大學時的教科書;有些是友人送的;有些是談酒食;有些是談人生;有些是談愛情;有些是談藝術;有些是很多年前的作品;有些是近代的......

很想給它們每一本都寫一篇自傳,談我們之間的,談它們為我帶來的思維。不過,我看可要不少時間與精神哩!但願我真的有那能耐,終有天會做到,正如今天,我完成了那「貼心貼身工程」,為所有親愛的添新衣!

部份珍藏:


後記:銷了六巻,還有廿六巻,剛好填滿我的大花瓶。看來不只包一年......或許遲些可以轉贈一部份給外甥,好好保護他的書本。

05/02/2011

被窩

我愛自己的被窩,但更愛你的被窩。

***
冬天的香港,冷得很。
沒有如外國那樣,屋子裡都有暖器。

感覺就是,
家如街上那樣的冷。

沒法好好的睡,
雙手雙腳總是冰冷的。

鑽進被窩,
也得要花上好一些時間,
才可以入睡,然後才感到點點暖意。

不知怎的,
來到這些時候,
就會想起你的被窩。

你的被窩,總是暖的。

04/02/2011

想出海吹吹風。

那天聽好友說他出海的點滴,又令人想起那出海的感覺,彷彿那陣陣的海風再次向我的臉撲過來,還想起黑夜的海、夜裡於海上的寂靜、海上的日落和日出、陽光在海上反射出來的閃爍、海的藍、海的無邊無際、海浪的聲音、海浪衝撞懸崖石的聲音、燈塔......

總之,一想起海,就沒完沒了。

風平浪靜的時候,在海上的寂靜讓心也靜下來,明知鐘擺還在動,沒有停,但感覺時間好像凝住了;在波濤洶湧的時候,船員要在頃刻之間,決定怎樣處理當務之急,生死之間,可取決於一秒鐘的行動。就是跟我們在陸地上的感覺和對時間的觸覺有點不同。

那邊廂,我依然記得自己在外見過的海,葡萄牙、意大利、西西里島、克羅地亞對外的...... 留下印象實不只以上所提到的,還有那空氣、那氣味、那種風的力量。

真的很想再次出海吹吹風。

(攝於克羅地亞的海上)

從心散發出來的喜悅,乃來自你掌心帶來的暖意。(家庭篇)

我記得妳的一雙手,
自小已經常常會接觸的手。

我記得那一雙手的掌心,
給我於寒冷之中帶來暖意。

我記得那份暖的感覺,
因為這感覺,
喜悅,從心散發出來。

(姊與外甥的手)

從心散發出來的喜悅,乃來自你掌心帶來的暖意。(愛情篇)

那天很冷,
冷得我連話也不想多說半句。

只說了一句:「很冷喲!」
你沒說一句話,也沒回應。

多走了兩步以後,
你忽然握著我的手,
拉著我的手插進你衣衫的口袋裡。

於涼夜裡走著,
微風之中的寒意透心,
但我感到你掌心帶來的暖意。

暖意,
送給了我從心散發出來的喜悅。

03/02/2011

祝願

大年初一,新年始起的一天。

謹祝各位新一年事事順利,心想事成,笑口常開,並沉浸於洋溢著愛的生活裡。愛所喜愛的玩意,愛所愛的人,愛另一半,愛家人,愛子女,愛父母,愛兄弟姊妹,愛不相識的,甚至是愛不喜歡的(沒有不喜歡的,你從不知為何喜歡你所愛的,於是不喜歡的,也要愛)。

***
第二年跟大姊的小宝宝過新年,去年今天,他只有兩個多月大,今天,他已一歲多了。與他一起過新年,感覺十分有生氣,雖然他好像還只是一名未懂說話的小伙子,但只要多跟他一起,看看他的動作和眼神,你會發現他懂得的好像比我(們)還要多,其實,他懂得的是我們成長了的,很易會忘記,又很易會忽略的。他知道自己的喜好,他會以最簡單的方法去表達他的心情,他也會以與生俱來的天然武器來惹我們的注意:他會大叫,他會哭,他會散嬌,他會扮鬼臉逗你笑。



看著他,我在想從前,想未來。

回想從前,並非是留戀昨天,亦不代表我不重視眼前的,而是因為從前的我所走過的,為我帶來學習的機會,驅使我成長,亦讓我更懂得去愛,帶來今天的一個我,令我珍惜眼前人。

談到想未來,有些人會以為,那就等於如何為自己好好計劃退休生活,又或者積累財富,成家的成家;喜愛玩樂的,就繼續玩下去。不過,這天看著小宝宝,我發現所謂未來,在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時,早就意識到今天不知明天會是怎樣的,我們只要管著今天如何過,今天要學點甚麼,追點甚麼,因為今天做到了,我們才能於明天在昨天的基礎上再建立要多的。

當然,長成意味我們漸漸學會再向前和再向遠看一點,不過,那很容易使我們墜入「坐這山,望那山」的陷阱。有目標之餘,還是要顧及眼前的,專注於目前的,留心今天的。

今天所累積的,是明天的基本。於是,我還是繼續觀察,繼續寫,繼續學,相信終有天會如願,走向那理想的未來。

02/02/2011

[兒童不宜] 認真做愛。

**以下內容[兒童不宜]**

前言:我在FACEBOOK留言說「唔認真,寧不做;決定要做,就要認真~!」。我在想這個晚上做飯做甚麼,配甚麼酒,熱情的好友以「做愛」二字回應。結果,我想或許該以「認真做愛」為題,寫點甚麼。

***
實在,我不知該寫點甚麼,也不知自己想寫點甚麼。我不認為自己能把這樣的話題投影於自己的文筆下,即使我對「認真做愛」四個字有點遐思,總覺寫不出字來。

然後,我想起多年前遇見的一幅畫:


或許,認真做愛,就是熱情地去擁著、抱著、吻著,並緊貼著對方,連成一體於那無邊無際的空間漫遊。

愛你愛到吃掉你。

明明在工作,寫關於飲食的文字,忽然沒靈感,腦海空白了,找來一本多年前的學校膳食雜誌(對,學校膳食,給小學和中學的學生提供的午餐服務)。竟讀到一篇「給飯盒的情書」,節錄幾句:

"那時候,你有一個情敵,叫杯麵,我們都會貪新厭舊,不吃你改吃杯麵,以為三分鐘速成叫做好。心底裡,我佑道,是我對你不起。"

"為了回報你的愛,我會很珍惜你,慢慢的享受你,逐口逐口吃掉你,讓你走進我的胃,跟我的胃液纏綿。"

"你知啦,「我愛你」二個字很難開口,執筆為文,我可以更奔放的表逹我的感情。這份遲來的愛,請你笑納。"

"你讓我吃,是為了愛我。我會整個吃掉你,為了愛你更多。如果這份愛有一個限期,那會是一萬年。"

"(署名)愛你愛到吃掉你的Kenneth"

** 真的忍不住笑了出來,想不到給學生的讀物,會有以上的字句。是中文科的教學借鏡嗎?擬人法?移情法?把飯盒當作人看待,把感情投進飯盒以作文字?

** 我又心想,寫文字的是成人來呀。當他寫的時候,其實是否從成人的角度出發去寫呢?實在把這些字裡行間的套入成人的感情世界,真有點意味來!

** 最後,我在想,學生時代就會那樣想愛情嗎?若然是,我肯定自己不是早熟的一類,從沒於學生時代想愛情,亦沒有想過要「愛你一萬年」。然後,我想,是那筆者當年寫文是在聽劉德華的歌曲嗎?

01/02/2011

你的女人。

一句留言,一份心情,讓我想起這首歌:



我說過:如果你看見我哭,原因是我太愛你。
然而,我知道自己實在不應該流淚,
因為你的女人不會因為你哭,只會因你而笑。

Be My Valentine|做我的情人。

前幾天有好友提醒我,二月到來,情人節快到。差點忘記了。

正如我說每天都是值得慶祝的,每天都要喝酒的,根本就不以為然,不認為酒是用作喜慶祝賀的,想情人節也一樣吧!情到濃時,天天都是情人節,要到那所謂特別的一天,才以一束花,一盒朱古力去表示愛嗎?

年前,寫過關於浪漫和燭光晚餐的文章。內容提到不一定要是一頓燭光晚餐才能帶出浪漫的意義,浪漫與否,我看愛在其中的一對戀人總會有自己的定義。愛公開享受外間所製造的情調,又愛那氣氛的,當然不能錯過於情人節那天到高級餐廳享用那一頓晚膳,盡享那沉浸於愛海之內的感覺。然而,若非喜愛公開「晒戀情」的,我看二人靜靜的渡過,甜甜蜜蜜,相親相愛,那已是情人節的最佳禮物。

依然相信愛的感覺,不是一定要以金錢或物質誘發出來的,可能是一句話,一句問候,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一個吻,一刻的牽引,就能表現愛了。

祝願各心有所屬的有情人,天天甜甜蜜蜜,開開心心,每天也笑容滿面,如沐春風。

後記:話說回來,尊重一下大時大節,還是有點表示好。大家自行決定做點甚麼好了。相信只要有心,情人定能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