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2014

重演:十月圍城

十月是圍城的好時機嗎?我不知道。

圍城是為了保護捍衛,是純粹為對抗而已,
還是想藉此表露爭取「某些... 這些... 那些」的決心,
又抑或是利用「癱瘓」某些地方的運作為手段去達到一些已定的目標?

路經金鐘,看見那些木的鐵的竹的「城牆」,再走進去,然後離城,
來來回回,反反覆覆思量,
我猜其實以上的假設都不是圍城的原因,
根本是這些年來的聲音雜音嘈音太多,
現在一群追求平靜而期望
在不久的將來及長遠的世代以後,
可以過點太平生活的平民。

有趣的是,
於思維不穩的情況下,
他們倒確立了方向,聽到內心的聲音,
更獲好些城裡城外的人所認同。

今日,圍城以內似已聚集起一股「小宇宙」,
但願城裡的一眾可以把過去三十多天的日子
視為武俠小說中的「閉關練功」,
然後,帶著「小宇宙」出城,
找下一個機會發揮出來,
以建立大家期望的安心生活。

另外,同樣重要的是,
不要被自己建出來的「城牆」所困,
也不要把城變了井,亦不要於無意間成了井底的一隻蛙。

當外面的大世界依然在時間軌道上運行著,
每日都在進步,
適當之時,暫且離城,出外走走,
或可於不久以後建起更廣的城,
容納更多有志之士,創造新社會。







後記:多得那天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 Amnesty International Hong Kong《公民不服從》播放會後的導演陳育青(女士)分享與跟參加者的對話,我有此感。若有所冒犯,請見諒。



期間,席上有人問她如何看今日有些台灣年青人寧不到台北這類的城市創一番作為,改而回到自己的鄉間老家開咖啡店或做點小生意,是放棄了嗎?

以孭帶讓幾個月大的小寶寶在懷裡睡覺的她說:「他們是在自己生命的小範圍作點改變。」

04/10/2014

是夜讀物:《孫子兵法》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孫子兵法●謀攻篇 第三》

(註釋:最高明的戰略是以計謀取勝敵人,其次是用外交的方式,使敵人屈服;再其次就是用強大的軍力,使敵人屈服;最下策就是攻擊敵人的城池堡壘。)

01/10/2014

「花姨,呢頁都刪晒。」

外甥自少已很喜歡記日子,三歲多就記住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日日期,然後,他愛上看日曆,記住自己未來兩個星期的日程,還會預先相約姨姨到各人家裡去玩玩。

九月的一天,他又來到我家。一如以往,他總要到我的書桌前,說要「做嘢」。這天,他拿起了我的座枱月曆,然後揭往過去了的月份那幾頁。

八月,七月,六月...... 

忽然,他停下來,說「花姨,呢頁都刪晒。」
「係呀,花姨習慣過咗既,就會刪。你睇吓......」


(我替他揭月曆)
......五月,四月,三月,二月,一月。

看罷,他把月曆放回原位。


是他在了解我的生活嗎?或者這就是孩子們從身邊生活學習的本能。

靜能思(續)

若然有興趣再多讀幾篇「傳統思想」的文章,建議兩篇:

(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大學》


(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第五十八章 

靜能思(下)

(接續)

前文提的那本《道德經》,是我從沒讀完的一本書,就只有感到煩悶的時候,從書架拿下來,隨便揭開一頁,看過完文,再看英文,然後讀註釋,明的就明,不明的便把書放回架上。

這天所讀的一頁,關於「無為而治」(第三章),惹來好些思考。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些所謂「傳統」思想太過時了吧?又或者世代不同了,還管用嗎?加上現今大家都在談「發聲」,同時亦相信「要做番啲嘢」來表示支持,甚麼「無為」,指的是不做任何事嗎?不要說笑了吧?

自問寫註釋的「道行」極低,不在此獻醜了,有興趣知更多,可按此參閱資料(嶺南大學的中國哲學文章)。重點:

一)「無為」的意思是指順任事物之自然,排斥不必要的作為及反對強作妄為。而順任事物之自然的自然並非指大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不以人為影響或強行改變事物本身的規律。

二)所謂「無為」絕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客觀規律去做事。做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就不做。即不對萬物加干涉,順物而為的意思。

***
回看這幾天發生的事情,想起各家的言論,甚至有些變成公開的謾罵,實在令人感到有點煩擾,同時有點痛心,亦感可惜。

每一個體有獨立的思考本來是人的「優點」,因有著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或立場),然而,當精神時間花了在思考不同意見(或立場)的人背後有何動機,有何政治背景,甚至有何居心,還要花心思去拆解那些「廣傳的」是真是假,而對立還漸漸變成了對峙......

不過,我亦看見「亂中有序」,以及大家互相支持的力量,還有大家願意付出的心意。

對一些人而言,當下的情況確實打亂了平日的生活,帶來「不方便」,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會否是我們這些年來,太過沉醉於「方便」之中而已?又或大家認為一切要爭分奪秒,現在多花了時間多走了路,就等於浪費時間?

多走一點路可以是運動,而在平日熙來攘往的中環上環,少了很多車,車少了可以減少廢氣,空氣倒是好了,亦寧靜了!現在,當生活「規律」給干擾了,倒不如反思一下平日於生活的點滴,然後來個重整吧!

也許,這就是「無為」中的「客觀規律」。既然不少人能夠於集會運動期間的「亂」重新發現當中的「序」,大家不妨努力延續這份心和發揮箇中的力量,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自然平衡一點。

願,一切安好。